安徽省“国培计划(2015)”中西部项目工作总结

编辑:杨国丽 时间:2020-08-12 点击数:

(一)基本概况

2015年,我校共成功申报并获批安徽省“国培计划(2015)”--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和短期集中培训等二个大项目类别,25个学科(段)或领域1871人培训任务。项目自2015年11月22日开班至2016年1月4日结束。

置换脱产研修学校根据文件精神及我校的实际情况,把任务分阶段实施,2015年11月22至12月22完成一个月的集中培训,2016年3月中旬将开班完成2015年未完成的集中培训和影子学校研修,启动返岗实践和影子研修培训任务;短期项目已顺利完成培训的各项任务。

(二)培训(研修)实施过程

1.以需求为导向,充分调研,增强培训针对性

项目申报前,调研学员需求的共性和变化趋势。申报后,针对乡村教师的实际,结合回访参训学员、检查暑期社会实践、毕业生实习等工作,组织力量赴各地开展针对性更强的需求调研。如,教育科学学院到淮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到滁州等地调研基础教育和参训学员情况。学校要求各项目组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开展前期需求调研,根据学科学段特点分别设计调查问卷。培训中,通过召开调研会、座谈会,专家教授深入学员宿舍,相聚于QQ群、“国培计划”校园公共交流平台等方式,进一步了解需求信息。首席专家带领专家团队汇总调查所得来的大量学员需求信息,结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基础教育发展形势、规律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调研的最终结果落在一个“用”字,我们坚持把调研结果获得的培训需求融入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和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有些学科还开展现场调研,如生命科学学院在开班第一天就召开国培计划小学科学需求调查主题班会,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袁兴龙、分管副院长唐俊生、利辛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务主任侯长青、培训专家、班主任涂传林副教授等人参加,培训班现场调研,形成问题单,把问题归类整理后发给授课专家,为他们结合学员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有效培训积累了真实可靠的一手资料。

2.提升实践性课程比重,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

课程设计是整个培训工作的核心,直接决定培训工作的质效。为此,我们在课程模块的设计上,坚持质量为本、能力为重、实践导向,实践性课程占教师培训课程的60%以上。授课专家团队中来自一线的优秀教师、教研员占50%以上。

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在安排专家理论引领或者经验介绍的以外,还安排1/3左右的学时到我校国培计划实践基地学校(即学员研修的影子学校)进行影子学校实践研修活动,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将在第二阶段安排影子研修,目的是让学员不仅在听中“头脑风暴”,更要在观察、交流、行动中“切身体悟”。在培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方面,集中讲授、学习的课程主要侧重理念、方法论、价值观等方面,许多课程都留有教师个体回到工作岗位后的在职行动研修,这样就能把学到的教育理论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践,更是能够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智慧。

3.坚持能力为重,改进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

针对教师学习特点,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提升教育经验,确保培训实效。强化学员互动参与,增强培训吸引力、感染力。

以课例分析促进学员对教学问题的准确把脉。通过分析课例,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锻炼学员的评课技巧。学员听课后分组讨论,而后进行集体评课,找出授课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锻炼教师培训能力的目的。该模式的核心是锻炼教师的评课技巧,专家在活动中主要是引导大家进行讨论,找准问题的症结,进行问题破解。

以学员对话促进学员对教学问题的深度思考。通过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以教学案例实训促进学员对教学问题的解决。学员每个人设计一份主题教学案例,小组讨论,推选出最佳教案,各个小组再集体讨论,在培训结束前全班展示,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全班研讨,并组成由专家为团长的评议团,对案例进行评议。评选出最佳案例和待改进案例共学员进一步探讨。

以观课议课促进学员教学能力的提升。听取优秀专家教师的公开课,课后进行交流讨论;再选定一些学员关于该公开课的教学,然后再让学员进行交流互动,对比优秀专家教师的公开课,通过对比研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建立动态、专兼职结合的优秀培训者队伍

统筹建设培训专家库,并实行动态调整,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优秀培训者队伍。经培训学员测评,一些评价不高的专家调出培训专家库,评价高的专家建立长期合作机制,还有一些培训学员推荐的优秀专家,采取有效措施补充进入培训专家库。

充分整合优质培训资源,遴选优秀专家团队,组建一支以学科知名专家、高校理论专家、教育学科专家、基础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组成“四位一体”的培训教师队伍,其中一线优秀教师达55%以上,省外专家达35%以上。

一是学科知名专家注重理念引领。邀请了著名美术教育家、华东师大钱初熹教授,教育部中小学美术课标组专家、上海师大王大根教授,全国著名的小学语文教育实践理论家、南京市小语教研员芮琼老师等名家为学员带来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是高校理论专家注重理论知识讲授。邀请了华东师大聂幼犁教授,上海师大王荣生教授,南京师大喻平教授、张舒予教授,福建师大孙绍振教授,民盟中央委员、安徽师大孙国正教授等高校理论专家讲授学科最新知识和发展动态。

三是高校教育学科专家注重教研示范。为指导学员的教学研究工作,组建了一支以江家发、阮成武、倪三好、郭要红教授等一批省内外知名学科专家为代表的教育学科师资队伍,他们运用多年研究成果,分专题为学员系统讲授理论知识,受到学员好评。

四是基础一线优秀教师注重教学实践智慧训练。为提高学员教学技能,邀请了吴儒敏、周玲、唐晓莉、王勇、骆正位、陈长安等省内外具有丰富经验、较大影响的国家级、省级特级教师和基础一线专家来校为学员带来众多经典案例,解答了学员们的诸多困扰。

5.规范培训管理,为教师获得高质量培训提供有力保障

(1)组织领导全覆盖。在省教育厅领导下,学校高度重视国培工作,成立了由校长王伦亲自任组长、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为副组长的领导组,统筹指导全校的项目申报及实施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教学督导组、宣传组、顶岗实习工作指导组等专门工作机构。各承办学院也相应成立了具体项目的领导组和工作机构。培训班还实行“双班主任制”,分别担任教学管理班主任和后勤管理班主任。从学校到学院、从领导组到工作组,形成了内部分工明确、职责边界明晰工作领导和组织机构网格,为“国培计划”的高质量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

(2)监督管理全过程。教学管理强调质量。专家督导组根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从项目申报开始全程介入,通过指导撰写申报书,帮助学科组制定实施方案;通过随堂听课、参加座谈等方式,了解培训状况;通过督导反馈等方式,指导各学科执行组不断优化工作。专家组通过听课、参加学员座谈会、集中开展专题交流和研讨、集中开展专题工作布置会议等方式,有效保证了培训项目的高质量实施。后勤行政管理强调“有序”、“人文”。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了《优秀学员评选办法》、《考核管理办法》、《“影子学校”跟岗研修管理规定》等制度,既保证了培训工作运行顺畅,又体现人文关怀。经费管理强调“规范”。印发《“国培计划经费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统一管理,合理支出。

(3)氛围营造全方位。学校成立了宣传工作组,学校党委宣传部长任组长,负责氛围营造、对外宣传等工作。学校建立“国培计划”专题网页及“国培计划”网络交流平台,及时发布上级精神、更新培训动态、公布培训安排、发表学员心得;编印工作简报近百期,并在专题网页上及时公布;通过校外媒体扩大影响力。通过上述措施,在全校上下营造大家关注“国培计划”、了解“国培计划”、支持“国培计划”的良好氛围。

(4)主动对接,强化监控,抓好顶岗实习。学校教务部门牵头,继续教育学院和各学院全力配合,从三方面共同抓好师范生顶岗实习工作。

一是抓对接沟通。加强与地市教育局的联系,召开“地市教育局、安徽师范大学‘国培计划’顶岗实习工作协调会”,来自芜湖、利辛、蒙城和广德县地市教育局的有关人员,以及学校教务处、继续教育学院负责同志面对面沟通信息、研讨工作、交流感情,取得很好效果。聘请教育局师训部门负责人担任“培训指导者-监督员”。有关部门、学院与教育局和顶岗学校保持常态联系,畅通信息渠道。学校包车由老师带队把顶岗实习学生送到利辛县,利辛县教育局组织顶岗实习学校校长到教师进修学校统一接送,确保学生安全有保证、教学有指导、后勤有保障。

二是抓动员培训。在相关学科的师范类毕业生中,宣传国培政策,动员优秀师范生踊跃报名。根据报名情况,选拔优秀师范生顶岗,文学院还有十几位研究生主动要求参与顶岗实习。通过微格教学,对顶岗生进行强化训练,确保人人过关。实习指导老师、政治辅导员围绕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如何与农村中小学教师、同学相处,如何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等对他们进行专门培训。

三是抓质量监控。召开顶岗实习工作检查汇报会,在听取各单位汇报的基础上,对此项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以后的教学、师范生从教技能的培养工作进行了布置,就有关具体问题进行了研究。实行“零汇报”制度,顶岗生每天向指导老师报告顶岗情况。教务处、继续教育学院、文学院、体育学院的领导和老师还赴顶岗学校,检查顶岗生工作,慰问顶岗生。

6.丰富、完善网络学习平台,推动教师终身学习

积极推动教师网上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学习;开展区域间教师网上协同研修,促进教师同行交流,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推进高等学校、培训机构与中小学的深度合作。安徽师范大学已建有国培计划专题网站:http://cce.ahnu.edu.cn,设有学科简介、资源中心、课后练习、网上论坛、在线答疑等模块。学员通过此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和师生课后互动答疑。

学校已与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北京继教网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国培计划”项目合作意向书,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已经根据约定为我校国培项目提供优质的网络研修服务。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网络研修平台于2012年开始建设并支撑了2013、2014年的国培示范性项目平台和各省的研修项目,平台采用先进的WEB开发技术和网络架构建设,从用户体验上和功能性能各方面都有充分考虑。

(三)培训(研修)的效果(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

实施“国培计划”旨在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通过实施“国培计划”,培训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引导和鼓励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显著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教育改革,推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

1.示范引领:让教师培训全面开花多方结果

(1)“种子教师”的示范引领

一批批“种子教师”在“国培”的滋养下成长起来,教育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在自己的岗位上起着示范引领的作用,正在成为改善和提升中国教育的“正能量”。根据追踪调研、访谈相关学校领导、教师,他们反映:绝大多数参训教师能够发挥“种子教师”的骨干示范作用,在各自学校或者学区,能够主动地承担起示范引领作用,特别是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更加可喜的是,很多“种子教师”将培训中参与的“名师工作坊”、“观摩教学”、“情境式教学”、“影子教师”、“行动研究”等一些普通教师喜闻乐见、卓有成效的培训方式带到了学校,给学校教师的校本研修送来了新鲜的元素,极大地调动了学校教师参训、研修的积极性。

借力“国培计划”,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专家队伍正在走向基层,一批优质培训课程资源正在成为全国各地教师的“精神大餐”。这些专家团队也是“国培计划”孕育出的一批特殊的“种子教师”,他们走出了狭窄的书斋和“象牙塔”,深入到广泛而又生动的基础教育一线,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检验、修正理论,他们在指导一线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同时,也在肥沃的基础教育实践土壤中汲取鲜活的营养。

(2)培训管理与培训模式的示范引领

“国培计划”对提升各地教师培训的总体质量,推动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开展也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国培计划”无论是从培训目标的确立、培训课程的设置、培训资源的开发、培训团队的组成,还是培训模式的创新、培训方式的灵活、培训管理的高效、培训后的跟踪服务等都开创了我国教师培训的新起点。这些教师培训管理与培训模式无疑给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机构提供了示范作用,也引领了教师培训的新理念、新趋势。

2015年,芜湖市、马鞍山市、合肥市、滁州市等安徽省的许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来到安徽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与学校商谈教师培训事宜,并特别要求依据“国培计划”的“菜单”加以适当修改,来为该地方教师实施委托定向式培训。大家还在一起开展“国培计划”经验交流,共享优质培训资源,推广“国培”模式。

(3)培训主讲教师的示范引领

“国培计划”主讲教师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一线的优秀教师,他们在给参训教师上课带来知识、技能和教育思想的同时,更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参训教师上了一堂生动、鲜活的示范课。“国培计划”主讲教师对待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教学媒体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过程的引导与驾驭、教学风格的展现等,无不在“侵染”着参训教师。这本身就是一种示范引领。小学体育班阜阳颍泉区清影小学凡登彪在心得中谈到:“这两天花家涛、丁俊武教授的讲座为我们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我感受着新思潮、新理念的激荡。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我分享到了收获的喜悦,接受了思想上的洗礼,受益匪浅。”

2.雪中送炭:让培训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国培计划”的实施,给一线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送去了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最新动态,送去了教育新理念、新视野、新观点,这些对处于教育改革相对薄弱的广大农村而言无疑就是一场教育改革的“及时雨”。利辛县张村学区一小徐双喜老师在培训中有这样的感觉:“这次培训使我真正体会到了一种全新的学生心理辅导模式,让我的教学思想有脱胎换骨之感,我将努力地用这种理念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培育出更多现代社会素质人才。”

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长期以来是高层次、高规格培训难以关照的地方,“国培计划”开设的“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并强调“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这样就让国家级的培训特别关照到了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给那些地区的老师送去了难得的“精神食粮”。绝大多数老师是第一次真正离开家乡外出参加培训,更不用说是国家级的高层次、高规格的培训了。许多幼儿园、小学老师表示,之前从来没有到过真正的“大学”参加过培训,有种圆梦大学的感觉。国培2015小学科学班马二静满怀深情的说道:“能有幸来到我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里学习,也是圆了8年前我的师大梦。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汲取更多的养分,用来滋养那些嗷嗷待哺的花朵们。”

同时,“国培计划”的实施,无疑为广大一线教师打开了另一扇交流合作的窗,进一步扩大了教师交流合作的区域、层次、类型。“国培计划”汇聚了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同行,他们走到一起,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每一位教师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别人学习的对象。他们在交流、合作中共同成长。

3.促进改革:让教师教育走向成熟

(1)促进了职前、职中、职后培训一体化教师教育体系的确立

近几年,国家出台一系列保障性政策和举措,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2013年已在部分省市试点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制度,明确规定每5年进行一次教师资格注册认证工作,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其中中小学教师每5年参加不少于360学时的继续教育则是一项必要条件。至此,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已经形成教师个体自主学习、学校校本研修、培训机构定期主题培训等三位一体的模式。

“国培计划”以其品牌、影响力和高规格,引领各地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职后培训工作的开展,更是推动了教师职后培训工作整体质量的提升。同时,“国培计划”对教师教育的职前、职中培养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2)促进了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教师培训新模式的建立

“国培计划”已经逐步打破“理论取向”和“实践取向”的二元对立局面,建构了基于“转化取向”的培训目标和课程目标。以往的培训常常纠结于理论与实践两种取向的对立和冲突,缺乏基于“转化逻辑”的“转化取向”。

基于转化取向,“为转化而培训”已经成为“国培计划”的培训目标。2013年教育部颁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改进培训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要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课堂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技能培训。实践性课程应不少于教师培训课程的50%。”所以,2013年开始的各项“国培计划”项目,在课程设置方面,实践性课程都不少于教师培训课程的50%,理论性课程也尽量贴近一线实际,为“转化”进行理论引领与铺垫。这样就告别了“理论”与“实践”的两张皮,而是建立了两者之间有效转化的张力。特别是“影子学校”实践研修、回岗“校本研修”,“名师工作坊(工作室)”,观摩示范课,研课、磨课等实践性课程的开始,有效地促使了教育理论向教师教育实践的转化。

(3)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深度合作的教师教育培养培训模式

“国培计划”有效推动了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最直接地表现就是加强了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深度合作。“国培计划”实施以来,安徽师范大学专门建立的“国培计划”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就达50所,而且每年都与这些基地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和深度合作,联系与合作的范围早已超过当初的“国培计划”项目领域,已经广泛涉及学校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素质教育提升、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已经从原先的单向输出发展为现在的双向输出、输入,多维度立体式合作的局面。

(四)经费执行情况

安徽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是“国培计划(2015)”的项目实施单位,我院根据批复项目支出预算组织项目实施,专款专用。

(五)经验分析与反思

1.项目的经验和特色

安徽师范大学“国培计划”在继承发扬以往“五个突出”(即突出学科学段特点,培训内容模块化;突出专家团队建设,培训师资立体化;突出学员互动参与,培训方式多元化;突出三段四级模式,培训过程一体化;突出地域文化熏陶,培训资源乡土化;突出以人为本,培训服务人性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特色,依托“名师工作室”平台,加强培训模式创新;依托“影子学校”基地,强化实践研修;注重优势资源整合,创新开展异地联合培养。

(1)依托“名师工作室”平台,加强培训模式创新

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已经成立中小学继续教育“名师工作室”五个,即名校长工作室、名幼儿园园长(教师)工作室、名师(英语)工作室、名师(数学)工作室、名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由首席名师、若干名师、名师培养候选人组成。其中,首席名师由安徽师范大学相关学科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名师由安徽师范大学相关学科领域中青年骨干教师以及中小学相关学科优秀骨干教师担任,名师培养候选人由安徽师范大学相关学科推荐具有良好潜质并热心从事继续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担任,其中主要是从国培学员中遴选的。

参训教师根据各自的任教学科,选择进入“名师工作室”开展研修,通过学科平台、课例研究、教研沙龙、名师会诊等形式,促使参训教师能够博采众长、自成一家。集中培训结束后,参训教师依然定期不定期地参加名师工作室相关活动,实现资源共享。

参训教师整个培训结束后,应能在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学校的支持下,成立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发挥示范、辐射与引领作用。

(2)注重优势资源整合,创新开展异地联合培养

学校在总结、继承以往良好培训经验与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培训新思路,创新培训新模式。为了实现培训质量最大化,学校尝试与其他高校合作联合开展“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村小教师访名校项目小学科学班还走出芜湖,到东南大学参与异地培训。结果表明学员的收获和满意度又进一步提高。学校将会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拟于2016年进一步扩大试点项目和联合培训高校。

(3)结合学科特点,创新开展实践实训

各个学科都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以求最大程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短期集中项目乡村教师访名校“特岗教师”小学美术班结合师大举办的美术教育论坛与校本研修紧密结合,通过课题研讨、集中研修等模式,让学员享受到最优质培训,最新美术教育动态;专家带领学员到芜湖雕塑公园,观摩并现场教学。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特岗教师”小学音乐将课堂授课与观摩乐团实践相结合,让学员欣赏到学院师生带给的精彩合奏,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舞台,易于学员消化吸收。短期集中培训村小教师访名校中学音乐将课堂授课与合唱、舞蹈等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员亲身感受到操作环节带来的音乐教育的冲击力,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舞台。置换脱产研修乡村小学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小学科学班组织受训学员开展插花花艺培训活动,让学员亲自动手实践,组织“感受科技魅力,享受城市文明”参观芜湖科技馆的活动,让学员把所学的理论与学科实际相结合。

2.项目实施的问题反思

随着国培项目的不断实施,培训经验不断积累,培训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培训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工作。比如如何进一步解决好参训学员的工学矛盾?如何更好地突出实践导向培训模式?如何扩大国培的影响力?这些问题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思考并加以改进。

3.完善项目实施的建议

(1)进一步选派好教师参加培训

“国培计划”对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师生都是“雪中送炭”,但参训也确实存在工作和学习、选派优秀教师还是让教师在家把关等矛盾,如何根据国培精神认真遴选符合相应条件的教师参加培训,科学安排培训时间,给参训教师更多的支持,使他们能够走得出、稳得住、干得好,对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来说确实面临着诸多难题。

(2)进一步为乡村教师提供优质培训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了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 国办发[2015]43号,提出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如何通过“国培计划”,为乡村教师提供切合实际的培训,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培训院校在国培进一步实施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3)进一步推进“国培计划”的理论研究

设立“国培计划”研究课题,着力从理论高度解决现实问题,鼓励专家和管理者参与申报,召开全省理论研讨会,遴选优秀研究成果汇编或出版。


  


安徽师范大学  |  继续教育学院  |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地      址: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东路1号

版权所有:安徽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电     话:0553-3869030





继续教育学院
微 信 公 众 号